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分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需要物质文明,也需要精神文明,特别要注重提高农民精神面貌。
鸡下街道位于临淄市北部,面积40平方公里,辖33个村、7个社区,人口近10万。鸡下街以世界历史上第一所官办大学——鸡下书院的发源地而得名。有范家遗址、东孙战国墓、孔融墓等历史文化遗迹。是齐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近年来,鸡下街道统筹拓展区域特色文化优势资源,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乡村文化建设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农民的精神面貌。
街道先后荣获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全国首批社区教育特色学校、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实训基地、第六批全国农村优秀学习街道、山东省社区教育示范基地。 2018年、2019年分别为全市启动仪式和全省终身学习活动周提供场景。 2018年4月17日,在全国区域社区教育模式创新发展研讨会暨乡村振兴教育培训大会上,就“统筹区域优势资源,构建新时代社区教育体系”做了典型发言。 “冀下国学大讲堂”被评为2019年山东省社区教育十大品牌之一。2020年9月,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认定为国家“区域终身发展社区”项目试验场,并在工作会议上作主旨发言。 2020年11月28日,在中成都市农业委员会主办的“提升农民精神作风试点项目与农村课程建设研讨会”上,被评为提升农民精神作风试点街道,并做了典型的体验报告。
我。政府主导,资源协调
鸡下街道将增强农民精神,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推动街道文明建设,创造繁荣文明的总体目标整合新集下的智慧和智慧,成立了以办公室主任为组长,多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集下街道农民精神风貌提升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向上。完善规章制度和激励措施,确保村农民文化基金落实(固定资金和专项资金人均每年2元),使村农民教育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良性轨道和合法化。依托辖区内学校、幼儿园、行业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主体,积极构建横向融合、纵向交流的社区终身教育体系,极大丰富了培训资源。
2015年,鸡下街道投资超过700万元,建设了街道村农民服务中心。根据功能不同,设有日托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家政服务中心、健康服务中心、党建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社会事务代理中心七个中心。创新开发养老服务、学生课外管理、党员八小时以上管理、社会组织创新孵化等集教育、健康、医疗、健身为一体的终身学习项目。是全国知名、全省一流的农村农民教育活动。中央。同时,各村建立了农民书店、文化大院、体育场馆等文体站,为开展各类文化学习活动提供物质保障。
二、基地建设,功能齐全
街道统筹辖区资源,建立5大农民文化和功能多样的体育活动基地。一是依托齐文化博物馆的齐文教基地,二是依托冀下文化园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三是依托齐都体育城的文体活动基地,四是农业园区。依托朔关城市农业园区技术培训基地。 ,五是依托孙楼王家族“一书生、三书生、父子两翰林”文化底蕴的文化教育基地。这些基地在设施、文化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促进村农民终身学习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中,鸡下文化园为民营民营建设,占地130亩,绿化覆盖率80%,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米。园内环境幽雅,景色宜人,自然人文景观设计简洁,赏心悦目。有民俗博物馆、科技馆、集下收藏馆、红色基因传承陈列馆、荀子教育体验馆等村农文化活动场所。近年来,临淄区关爱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临淄民间美术家协会、临淄作家协会、齐文化军事研究中心等20多个群众性文化团体、公益培训中心、文化产业单位,正新书院、清水书院等入园,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提升村里农民精神面貌,发挥了重要作用。 “植凤凰树,引金凤凰”,鸡下文化园逐渐成为弘扬齐文化、繁荣文化艺术创作、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传播民俗、农民休闲度假的盛大场所。冀下文化园被评为国家首批乡村振兴研究基地、淄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淄博国防教育基地、淄博科普教育基地、淄博中小学生研学旅游基地等。杨宝玲被评为“淄博改革开放40年四十人”。
3.培训课程,量身定制
根据村里不同年龄段农民的文化教育需求,开设课程,开展书画、养生班、戏曲、诗歌等学习活动,让村里的农民找到自己喜欢和愿意接受的教育方式。乡村农民教育中心每年根据上一年开课学生人数和调查反馈信息重新安排课程。课程根据报名情况确定。课程活动的效果非常好。与时俱进,开设红色思想学习班、离退休同志心理适应辅导班,探索试行学习积分制,更好地调动村农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2019年至2020年,街道村及职能部门共开展农民技能培训570余次,培训人员近3万人次。
文章来源:《农家参谋》 网址: http://www.njcmzz.cn/zonghexinwen/2021/0625/1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