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料
我们知道今天的日料是有鱼有肉的,什么博多豚骨拉面里面有大片叉烧肉,什么日式猪排饭,什么寿喜牛肉锅,但在古代日本,只有穷鬼才吃肉,上层都是吃素的。这个政策在日本被执行了几百年,其中更有三令五申重复全民禁止食肉的政令。
寿喜锅的汤底仍是清汤
时间放到587年,当时信奉佛教的苏我氏搞倒了政敌物部家,主导了日本,佛教在日本的影响于是暴涨。日本佛教直接来源于中土佛教,而中土佛教是经过中国本土化了的佛教,教义中夹杂了许多中国的本土认知,最著名的就是禁食肉,这条信仰也被传入日本。
梁武帝开始禁止和尚吃肉
到了625年,苏我氏如日中天。为了祈求家族长盛不衰,这一年在苏我氏的指示下,倭王发布了命令,全倭国禁止食肉。乍一看这条政令有点扯,毕竟不吃肉就没力气干活,所以这条政令虽为国令,但百姓真正践行起来也就那么回事,但这个政策却被日本贵族记住并较好地传承了下来,毕竟贵族是不需要干苦力活的。当然为了摄入蛋白质和营养,必要的鱼肉蛤蜊等海产还是要吃一点,但绝见不到大肘子、猪蹄子、扣肉等大块肉。
日式烤秋刀鱼
8世纪中后期,嵯峨天皇又一次发布了食肉禁令,这又给食素主义添上了一笔。到了10世纪,日本律令政治进行了百年,虽名为学唐,但中华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点科举制,日本人死也不愿意学习,最终日本的社会走向中国六朝模式。这个模式不仅是说政治上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更是将六朝时代的名士风格带入了日本。
六朝名士只玩清谈、喝酒,再磕点五石散,将政务视为浊事,一概放弃。同样10世纪的日本,朝廷也整日无所事事,最爱干的就是吃斋念佛,幻想死后能上天堂继续穷奢极欲。
名士风范
如果看过平安晚期成书的《源氏物语》,对日本贵族生活就一清二楚了,里面很少提及这些贵族吃什么,提到的话也仅仅是简单的米饭、豆子,蛋白质的摄入充其量就是鱼,最爱去的地方就是佛寺,这些贵族绝不会像中国达官贵族一样大鱼大肉,十个碟八个碗。
平安朝修建的寺庙
这么个食素主义的朝廷,你问为啥他们不吃肉呢?首先就得理解六朝时代为啥越名士越放浪形骸,比如东晋的王忱最爱裸奔,刘伶嗜酒如命就希望喝死,但他们绝不去处理政务为国家建设出力。若用现在“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观点来看,他们简直就是废物,但就是这些人,在当时的地位一个比一个高,成了时代的偶像。
这种认知放到日本贵族身上就是,贫贱的人才会出力气,所以贫贱的人才需要补充能量,而高贵的人都是指挥别人的,不需要出力,再加上佛教倡导的素食主义,佛教教义高深,只有真正的名家学士才会学习,贱民不懂,所以朝廷吃素便顺理成章地成了身份的象征。日本全民族最该感谢鉴真和尚,是他带去了豆腐,使得日本民族补充蛋白质不需要经过肉类,这也是日本公家得以食素的最主要原因。
豆腐
当然,顽固的食素也成了公家朝廷让位于武家的原因之一。公家全是废物,整天吃素,而武士那边打猎吃肉,有的是力气,所以公家只能依赖武士的武力保护,但这种依赖,反而让公家认为武家低贱,但就是这帮有的是力气的泥腿子革了公家的命。
日本武士
武士原本就是靠弓马来立身的,日本山林众多,渔猎皆可,所以武士们最开始也热衷于打猎吃肉。因为日本公家层面不能吃肉,所以日本没有家畜一说,而且日本没有“劁”[qiāo,即阉割]这一技术,所以牛只限于耕地,肉质不好,猪羊更是别提,都是禁止饲养物。所以武士们吃的都是野味。现在日本仍然流行的牡丹锅,当时就是武士们用野猪肉做的。
牡丹锅
可是随着武士夺权入主中央后,也以正统自居,开始贵族化,对公家佛教、食素颇感兴趣。现在回想一下咱们看到的那些战国大河剧,是不是发现,战国武将们饮食依旧颇为清淡,茶泡饭是常态。所谓茶泡饭就是茶水泡米饭,里面加上点海苔、梅干、芝麻和盐,这一顿有盐有饭能缓解饥饿感,但似乎没什么热量。而大名团结家臣的家宴基本就是开茶会,喝清茶,而不是大摆宴席。
文章来源:《农家参谋》 网址: http://www.njcmzz.cn/zonghexinwen/2020/1102/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