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军在正面主战场的作用毋庸置疑,每一场大战,国军基本都是主要战力。在我们的印象中,八路军、新四军是敌后战场的“主角”,事实上,国军在敌后战场也有着相当数量的游击支队,那么他们的战力如何?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支胶东的抗日游击队!
在介绍本文的“主角”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胶东的抗日形势。胶东地区的抗日武装,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大杂烩”,共产党方面,有八路军抗日第三军以及山东纵队,国民党方面,大多数都是打着国军游击队旗号的地方武装,说白了就是“挂羊头,卖狗肉”。据统计,当时一个小小的胶东半岛,便有二十四为“司令”之多,当然,所谓“司令”其实含金量并不高,旅长以上就可称为司令。
今天我要说的这支部队乃是鲁苏战区独立第三十支队,支队司令名叫刘经川。刘经川何许人也?此人实际上也是“草莽”出生,一直在家乡做草编业,可能不少人不知道草编业,其实就是用麦秸编织草帽、提篮,然后拿到市场上贩卖。“卢沟桥事变”后,刘经川振臂一呼,打起了抗日旗号,没多久便发展了四百多人。后来,时任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部直属第十六支队司令的张金铭,将刘经川的部队收编麾下,编为直属第二支队。
说起这个张金铭,此人也是一位厉害的角色,其经历简直就像是小说一般传奇。一九七三年,张金铭还是平度中学校长,手上无权无势,同时期,平度境内已经又不少抗日武装力量了。张金铭有心报国,奈何他一介书生,根本没人愿意愿意跟他干!但张金铭还是想了个法子,他直接带着十几名学生,到徐州找到了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对他说:“我有心抗日,奈何手下无人,还请总指挥给个编制,我也好招揽人手。”
李明扬一听,心想行啊,我给你个编制,你来招揽人手,顺便也为我扩充实力,何乐而不为?李明扬二话不说,就把他提拔为第十六支队中将司令,从无职无衔到中将司令,李明扬也真是看得起他。张金铭此后又去见了山东省主席沈鸿,向他说明接任中将司令之事,沈鸿一听,知道李明扬有意栽培李金铭,于是顺水推舟,任命他为平度县长。李金铭得到了军政界的支持,回到了平度县,此后一呼百应,当地抗日武装纷纷投入其麾下,而刘经川的部队,就是这时候被李金铭收编的。
刘经川有了李金铭这个靠山,也开始不断地扩充手下部队,不过,好景不长,张金铭手中有了部队,就膨胀起来了,四处为战,以至腹背受敌,部队也分崩离析。刘经川一看这个靠山不太牢靠,马上拉走部队,脱离了李金铭部,转投了时任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潍县县长的厉文礼,担任保安独立第八团团长。后来,厉文礼被鲁苏战区收编,刘经川升任鲁苏战区独立第三十支队司令。
刘经川毕竟是草莽出生,对于军事,那简直是一窍不通,完全不懂什么行军布阵、兵法谋略。那么,刘经川是如何打仗的?说出来可能有人不信,刘经川手下没有一位军事参谋,他打仗完全依赖“占卜”!实际上,刘经川本来就是农民出生,所以相当得封建迷信,他的军营中常年“供养”着一位“神汉”,每次行军打仗,临出发前,刘经川必定会让神汉进行占卜,以确定战事的吉凶,吉则打,凶则收。
这样一位部队主将,小打小闹还好,但真要打起仗来,那就要出大问题。刘经川也很幸运,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基本没有和日军真刀真枪干过,和八路军也相安无事,因此部队还算完整。不过,到了一九四一年,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的一纸命令,让刘经川经历了“滑铁卢”。当时鲁苏战区和八路军搞摩擦,于学忠命令刘经川与八路军作战。刘经川相当的不自量力,还放言要将八路军赶出胶东半岛,结果在榆山会战经历惨败,手下仅剩不到四百人。
上一篇:谈“硅”色变?你的洗发水选对了吗?
下一篇:做好参谋官 争当特长生 县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