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是一个非同一般的群体,授予该军衔的57位将军们,不仅资历老,出名也很早,是共和国的瑰宝。
这么一个熠熠闪光的英雄群像中,有一位将领丝毫没有失去自身的色彩。
他是1924年入党的老党员,也是少数几个黄埔一期的毕业生。
他参加过第一次国内革命,组建铁甲车队,援助农民运动,扬起了一面工农武装的旗帜。
他半生戎马,历经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
人们赞誉他为"铁军名将",战友称呼他为"铁甲参谋长",此人便是周士第。
1614位开国将领中,黄埔军校毕业的只有33名,上将占8名,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只有27名,上将占6名,周士第与杨至诚是唯二的,两样都占了的。
单从这个数据来看,周士第将军还真逃不脱老资格这一标签,非常值得一聊。
周士第1900年9月出生在广东省海南岛乐会县(今琼海县)新昌村,是穷苦人家的孩子。
周家劳动力不多,主要是周父在养家糊口。
周士第不同于其他早早辍学的农村孩子,他脑子聪明,热爱思考,对什么事情都抱有好奇。
为了不埋没孩子的才华,周父卖力地工作,挣钱供周士第念私塾、上小学,读中学。
周士第很争气,他7岁在本村的学堂读书识字,到了年龄后就转入了乌坡小学、县立高等小学继续学习,并在14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海南岛府琼崖中学。
可惜,周父积劳成疾,在周士第入学的第二年病倒了,再也没起来过。
没了经济支持的周士第只能被迫辍学,先打工攒钱,再把学校要交的学费补齐,好重新入学,顺利毕业。
在外一年多的时间,周士第接触到了以往没接触过的人,对一些埋头苦干,没有人权可言的工人的际遇表示同情。
16岁时,他重返校园。在校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书刊,也了解到很多的进步思想,与此前的遭遇结合起来,他萌生了参军报国,改变社会现状的想法。
伴随着社会掀起的一层又一层的浪潮,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到三民主义席卷全国,再到五四运动震撼中外,周士第也决心投笔从戎,上战场去。
他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并在1922年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建的外围组织--"琼崖评论社"。
到了周士第24岁那年,他迎来了人生的转机。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启,国民大革命热热闹闹的,黄埔军校也开办了起来。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在当时是军校中的翘楚,多少能人志士眼巴巴地等着进去。因此,第一期的选择标准,极为严格。
在校方如此挑剔的情况下,刚巧在广州的周士第打算试一试,看能不能跻身录取的500位学生中。
他凭借着出众的表现,较优的成绩,受到了黄埔的青睐,成了第一期的学员。
学习时间一共七个月,不长不短。
周士第一面研究着系统的军事理论基础,一面进行实操的训练,一眨眼,就毕业了。
当时,孙中山与周恩来同志为了巩固革命武装,想要组建甲车队。
此话一出,立即得到了落实。
周恩来选任军校中的共产党员、有实际军事工作经验的徐成章为队长,调中共党员廖乾吾任党代表,又在不久前毕业的第一期黄埔学员中,挑选了周士第和赵自选任见习军官,由这几个人共同负责铁甲车队的筹建工作。
虽说,这支铁甲车队表面上是孙中山大元帅府的,可实质上却归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指挥,人员调配自然也由党组织来管控。
所以,铁甲车队中,基本上都是共产党员,且废除了国民党的那一套打骂体系,采用"三操两讲"的教育方法。
创建队伍之初,倒是没遇到什么大的战役。
不过周士第也没闲着,应党委的要求动身广州西北西江山区广宁镇压反动地主,配合农民自卫军,打倒了地主,争取到了减租。
此次小型战斗中,周士第缴枪5000余支,因战绩良好,正式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员。
尔后,其在当地驻扎了两个月,给了农民朋友们极大的安全感。
1925年整整一年,周士第忙的晕头转向。
文章来源:《农家参谋》 网址: http://www.njcmzz.cn/zonghexinwen/2020/0722/380.html